水谷幸也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上海会计学院一线报道(2018年7月5日)-上海大学图书馆党总支

一线报道(2018年7月5日)-上海大学图书馆党总支
【图书馆·档案馆】
图书馆举办馆员外出学习汇报交流
为促进外出业务培训获取的知识经验在馆内充分分享,最大化发挥公用经费的效用,图书馆建立了馆员外出培训汇报交流机制。5月30日,图书馆在三楼会议室举行馆员外出学习汇报交流会。
会议中,信息服务中心的马国栋老师作了题目为《双一流建设驱动下的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探讨》的报告。马老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科服务起源、发展和现状,一流学科服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接着,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大学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实际案例,指出目前面向学科建设的知识服务存在的不足;最后,对双一流建设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随后,资源建设中心的徐晓老师做了题目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源建设及服务转型的发展思路》的报告。徐老师首先分析了国内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武汉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实践建设经验对本馆资源建设的转型和发展提出了详细的决策方案。他指出,资源建设需要有清晰、精细化的主题定位,应借助技术分析工具建立资源建设的评估系统,紧握用户反馈,不断完善评估指标,要让读者的实际需求载入到资源建设的发展中。最后,徐老师围绕图书馆服务转型这个主题展开了前瞻性的解析,并提出开放式的合作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根本动力。
图书馆直属党总支书记王远弟、副馆长卢志国以及部分青年馆员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北美华人图书馆协会(CALA)新任会长张滢老师来我馆做专题学术交流
5月24日,北美华人图书馆协会(CALA)新任会长、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张滢老师应邀来我馆作了题为《学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报告,此次学术交流由我馆副馆长刘华研究馆员主持
讲座中,张老师首先介绍了北美学术图书馆近些年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例如信息过量、基金紧缺和信息安全等问题,接着提出学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包括馆藏服务、一键检索整合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数据服务等诸多方面,最后总结介绍了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图书馆在数据收集服务、ILS发现系统、研究数据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现状。
交流环节中,张老师与我馆馆员、图书情报档案系专业的相关师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同仁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促进了双方的理解和交流。
张滢老师拥有丰富的美国大学图书馆实践经验,特别是在馆藏服务、经费支配、资源采建(尤其是电子资源的采建管理)、学科馆员和参考咨询领域。此次讲座拓宽了与会者的研究视野,使与会者感觉受益匪浅,上海师范大学副馆长蔡迎春、我馆常务副馆长陆铭、副馆长刘华、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的部分师生共40余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宝剑赠英雄。
上海大学第六届读书月活动圆满落幕
5月23日,上海大学第六届读书月活动闭幕式在校本部图书馆三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上海大学图书馆以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自2013年起,每年定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月活动。至今,该项活动已初具规模、形成品牌,届届出色,期期精彩。
宣传部副部长王沁为本届读书月活动致闭幕辞。她对本届读书月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勉励大家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从中学会思考,从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收获成功。
图书馆服务推广部主管康晓丹对本届读书月活动内容进行了回顾总结。本届读书月于4月23日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为期一个月,以“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本次读书月的活动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能引导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通过开展“上海图书馆服务进上大”现场免费办理上图读者证、“博看朗读”大赛、“共读一本书”、“书与影”经典影片欣赏、“唤醒沉睡的图书”、设立“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图书专架等10余项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
【重要会议】
上海大学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举行
6月3日,上海大学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宝山校区乐乎新楼举行。四十余名来自来自海内外的名誉董事、董事、董事代表、嘉宾代表,以及上海大学有关部处和院系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董事会秘书长徐旭主持。
上海大学主办的“2018国际细胞器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由上海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生理学会、大虹桥国际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健康科技医疗卫生创新联盟协办,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2018国际细胞器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bcellular Organelles 2018)”于5月28日至29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上海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41号令工作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5月25日上午,上海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召开。教育部学生司学籍学历管理处处长解汉林,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信息处副处长刘云昭,上海市教委学生处、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和沪上9所高校的学生处、教务处、研工部、研究生院、法务办等部门领导共计二十余人出席。我校副校长聂清出席会议并致辞,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郑益慧主持会议。
会上聂清代表学校对教育部、市教委和高校领导同仁莅临我校表示热诚的欢迎摇钱宝,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学生概况、发展现状及学籍管理事务体系工作推进情况,她表示学校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可以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部41号令,依法治校,全面提高学生管理服务能力。
接着各高校依次汇报了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修订工作情况、特色工作和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各高校都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41号令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认真修订了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并配套出台了系列的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对修订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与教育部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我校举办2018年招生信息发布会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5月26日下午义云高,我校2018年招生信息发布会暨本科招生咨询会在校本部成功举办。咨询会由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院系委派资深专业教师参与。整个活动分为信息发布会和招生咨询会两部分举办。
我校召开上海大学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推进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5月18日下午,上海大学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在宝山校区行政楼501会议室举行。《思想理论教育》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曹宁华,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党委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林海霞,理学院党委书记盛万成,社会科学学部(筹)党委书记余洋,学工办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钱伟长学院党总支书记、学工办副主任吴蔚,团委书记、学工办副主任许烁,辅导员工作室指导专家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欧阳光明,以及8个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各院系的学工书记、辅导员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学工办副主任王国建主持。
首先,王国建介绍了辅导员工作室的总体情况,作为上海大学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思政工作精准化方面的积极探索,2017年4月,我校成立了8个辅导员工作室,其中4个正式挂牌项目:网络文化工作室、生涯教育工作室、辅导员讲师团工作室、素质拓展工作室;4个培育工作室:学生党建工作室、学风建设工作室、青年文化研究工作室、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室。同时,还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经济学院的相关专家担任工作室的指导专家。一年来,各工作室在研发育人项目、举行学习沙龙、申请研究课题、开设思政课程、撰写调研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后,8位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从建设思路、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中长期建设方案制定、工作室队伍建设和工作推进等方面,对工作室建设目标及计划依次进行了汇报。
汇报结束后,余洋、曹宁华、林海霞、盛万成等专家对工作室进行了一一点评,针对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室示范作用,引领辅导员队伍迅速成长,以及工作室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希望各工作室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整合力量,凝练特色,切实解决学校学生工作的难点问题,不断推动我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
随后,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代表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与8位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签署“任务书”,今后三年,学工办将对辅导员工作室进行滚动支持,力争培育出精品育人项目和培养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辅导员。
最后,聂清在讲话中指出,辅导员工作室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围绕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具体落地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学生的咨询和辅导,促使工作室形成工作模式和理论成果,这三个方面,形成示范效应。辅导员工作室要变革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性交流,形成具有引领性、专业性、实效性和示范性的研究成果。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是改进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月光简谱,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学生工作办公室也将积极拓展校内外资源,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搭建更广交流平台,制定科学评价标准,推动辅导员工作室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为上海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全局性的学生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上大学工人的共同努力。
【文化生活】
土耳其驻华大使一行访问上海大学
6月4日上午,土耳其驻华大使埃明● 约南(AbdulkadirEmin ?nen)、驻沪总领事安铜(Sabri Tun?上海会计学院 Ang?l?)一行访问上海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在行政楼203会议室与来宾进行了友好会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土耳其中心主任郭长刚,国际部部长张啸天,国际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崔巍,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刘义等参加了本次会谈。
市委书记李强赴上海大学调研
5月21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大学调研时指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大学的发展,要始终立足大局、联系实际,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全力参与上海建设,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上海大学作为本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正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李强来到上海大学,听取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关于学校近年来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工作汇报。李强说,上海大学成立以来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支持上海大学建设发展。
上海大学2018年校友值年返校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风雨兼程六十载席绢小说全集,弦歌不辍奏华章。5月19日,上海大学2018年校友值年返校活动启动仪式暨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周年校友返校聚会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举行。当日,虽遇风雨降温天气,但是丝毫阻挡不了校友们的热情,近2000名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原科大”)校友重返阔别多年的母校,创上海大学单日校友返校人数历史新高。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师生、同窗重逢的喜悦和阔别多年的学子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清晨,校园就已熙熙攘攘,很多毕业数十载的老校友神采奕奕地回到这个留下青春回忆的地方,他们在师生志愿者的帮助下,有序地在签到点领取上海大学校友会精心准备的活动资料,在新修缮的校标和校友捐赠的纪念石前合影, 在雨中握手、拥抱、交谈, 在校园里漫步……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先进金属材料电磁冶金与高温叶片关键技术战略创新团队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在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2018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评选活动中,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先进金属材料电磁冶金与高温叶片关键技术战略创新团队获得2018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任明廷
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解决“中国心”难题
团队在负责人任忠鸣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科技重大专项乌金口服液,以及中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和上海电气重型燃气轮机研发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威海一中。团队先后攻克了定向凝固过程中多场耦合作用下合金凝固组织演变规律的模拟技术难题,建立定向凝固过程中冶金缺陷控制理论,突破了F级单晶空心叶片定向凝固,双层壁单晶导向叶片制造等关键技术瓶颈,完成了先进航空发动机双层壁单晶导向叶片和F级重型燃机用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涡轮叶片的试制,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为我国先进商用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
团队作为扎根于学校的研究团队,谨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本职任务。不管科研工作多么繁忙、紧迫,团队内的老师都认认真真的在课堂上教授本科生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室手把手的给研究生传授实验方法,力争教过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进入社会后成为国家栋梁。目前团队每年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人左右,已毕业研究生近200人,为材料及冶金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不乏行业的佼佼者。以组长任忠鸣教授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为例,其博士研究生李喜,于2015年获得由法国科学院颁发的“法中奖”,这是中法科技合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刘延东副总理在法国科学院访问期间将这一成功的中法科技届的合作作为典型案例给予了高度评价,博士研究生王江,于2016年获得国际电磁冶金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这一奖项意在表彰在该领域做出接触贡献的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每年全球评选一名,这是首次将该奖颁发给华人科学家;其博士研究生钟云波, 2018年获得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科技创新促发展,服务社会“纸变钱”
团队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蜢蜘。关于磁场下金属材料的洁净技术在宝钢、太钢等大型钢厂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国家关于高品质钢的生产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该技术在2015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团队成员钟云波教授在2017年实现了上海大学首个单笔技术转让2400余万元的重大突破。真真正正服务社会,践行“纸变钱”。
先进金属材料电磁冶金与高温叶片关键技术战略创新团队致力于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锐意进取,努力开拓奉献,体现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打造文化盛典,播撒艺术之种
6月4日,2018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幕式暨2018届研究生毕业答辩启动仪式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艺术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拉开了本次毕业季的序幕。2018年上海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幕式暨2018届研究生毕业答辩启动仪式举行。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源地,历史可以追溯到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经过百年岁月变迁,上海美术精神和美术人才代代相传,2016年年末,上海美术学院挂牌,开启了属于上美的新时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本届毕业生和教师们通力合作,经过几个月的周密布展,将刘海粟美术馆打造成为了一座艺术的殿堂。本次展览的作品来自上海美术学院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视觉传达、会展设计、数码交互、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都市手工艺、壁画艺术、建筑及城乡规划等各个专业方向,有纸张、绢本、画布、木板等传统材料与亚克力、雪弗板、丝网版、混凝土等新材料的相互碰撞反武艺吧,也有书法、油画、水墨等艺术形式的相互交织,还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装置等新潮想法。
早上八点,仪式准时开始。在一段展示毕业作品的暖场视频后,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首先上台,宣布本次活动的正式开始。接着,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上台代表校方致辞,他向上海美术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上海大学目前正走在创建成国内一流中场狂徒,世界知名的大学的路上。他表示,本次毕业季活动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取经的过程,这种公开答辩和毕业作品展的新颖形式让他深受启发,可以将美院毕业季的先进经验引入学校的其他学院,给所有毕业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代表冯远院长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上海是现代绘画的策源地,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中心所在,上海美术学院将继往开来龙驹发布网,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抓住机遇,推动办学新思路,寻求发展新途径和新空间,打破院墙,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努力把上海美术学院打造成当代国内国际知名、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美术学院。两位嘉宾也共同祝愿毕业生们自强不息,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跨越,直挂云帆济沧海,为社会做出上美人应有的贡献!
领导致辞后,本次答辩委员会委员代表以及学院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先后上台进行神圣的宣誓仪式,保证了本次毕业季作品的原创性以及评价的公正性。宣誓仪式后,作品答辩环节正式开始,学校和学院相关领导跟随毕业生的脚步走进展览,感受毕业生几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根据安排,在6月4号、6号和8号这三天时间里将进行博士生毕业答辩,同时在6月4号到10号这六天中,硕士毕业生也将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本次毕业展为期共一个月,除了毕业生作品的展览外,还有名家名师的现场访谈等多项艺术活动,学院也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爱好者共襄盛举,为上海美术学院的发展助力。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上海美术学院不忘初心,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本次毕业季的举办,标志着上海美术学院在办学上更进一步,也朝着成为未来世界新兴艺术的策源地的目标更进一步。
【学术科研】
社会学院孙秀林教授获得“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称号
近日,教育部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正式公布。社会学院孙秀林教授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这是继张文宏教授入选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后学院第二位“长江学者”。
孙秀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任社会学系副主任、上海大学数据科学与大都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社会》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副主编等职务。
有多篇学术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等专业刊物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人口办等多项课题。
获得上海市“曙光计划”、“社科新人”称号,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奖。
图情档系举办信息资源管理创新论坛
5月24日,“新时代·新取向·新思考——信息资源管理创新论坛”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学海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受邀进行专家报告。本次活动由图情档系党委书记丁华东教授主持, 2016级、2017级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冯惠玲教授作了题为“档案管理与开发新取向”的学术报告。冯教授指出全球档案事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化和重塑时期,档案和档案事业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鼓励同学们和档案事业一起成长。同学们对冯教授的报告反响热烈,三位同学就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和档案学发展的关系、人工智能在档案馆中的应用等向冯教授进行提问,冯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以“大数据与情报分析”为主题,给同学们展开了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李教授从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几个理念、大数据分析与情报分析、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分析的特征、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分析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等几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阐述。在提问互动环节,李教授就大数据是否会稀释信息欺骗和数据驱动等问题给同学们展开了生动的解答。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作了题为“引文扩散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个引文扩散模型,并就引文扩散问题为同学们打开了新的思考方向,同学们感触良多,就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等问题与孙教授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本次学术论坛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理学院Jeffrey Reimers教授最新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
近日,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全职教授、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ICQMS)主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Jeffrey Reimers教授与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构象异构类型。相关成果以《构象异构的一个新基本类型》(A new fundamental type of conformational isomerism)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海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单位,Jeffrey Reimers和Maxwell Crossley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这是Jeffrey Reimer教授自2014年9月全职加入上大以来,继在PNAS (2015)、PNAS (2016)、Nature Reviews Chemistry(2017)发表上大第一单位论文后的又一开创性重要成果。《自然?化学》是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出版社旗下的一个月刊杂志,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最具重要性、最前沿的高质量研究论文。
中科院超导电力专家谈超导与未来能源和电网新技术
应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蔡传兵的邀请,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肖立业研究员于5月9日下午在上海大学校本部E408做“超导技术在未来能源和电网中的应用”理学院当代科学前沿学术报告。
首先,肖立业研究员介绍了当今时代的能源现状,从今思古,叙述了人类发展因其能源革命而一次次进步,从能源的重要性到清洁能源革命的必要性,再到清洁能源革命的可行性和前景等多方面、多层次地阐述了当今时代所处的历史地位。他报告中多次提到,能源的利用是当先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太阳能、风能、水能都将被利用,并转换成热或电,这类清洁能源富裕程度足以满足人类需求。这些能源的产生又需要足够的电网支持。其中电网系统的升级,以及电网设备的升级成为了关键技术点。在未来,需要超导这样的无阻传输来代替现在的高压电技术朱门生。在之外,最后,肖立业研究员简要讲述了他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以及高温超导技术再未来能源规划的必要性和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在报告后的交流中,参与会议的物理系各位老师发表了自己对能源规划的看法,一致认为在未来能源是当下科研以及应用的重点。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近十位教授参加了报告会,并与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参加讨论,肖立业研究员对大家的问题都一一详尽地做了解答。
《自然?化学》报道吴明红研究团队在环境条件下制备反常化学计量比的氯化钠晶体
5月8日,上海大学吴明红教授研究团队和上海应用物理所方海平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DOI:10.1038/s41557-018-0061-4)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环境条件下稀溶液中石墨烯表面非常规化学计量的二维Na-Cl晶体”(Two-dimensional Na–Cl crystals of unconventional stoichiometries on graphene surfacefrom dilute solution at ambient conditions)的论文,报道了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出氯化二钠(Na2Cl,钠氯原子比2:1)、氯化三钠(Na3Cl,钠氯原子比3:1)等具有反常化学计量比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