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行情丨嘉德四季51期拍卖:百瓷集韵欣赏-正路收藏
本次嘉德拍卖,我们再次挑选一百件各具特色的精品瓷器组成“百瓷集韵——四季瓷器夜场”,分为七个单元,带大家来领略七种不同瓷器的韵味。
明韵——明式瓷器
明代瓷器佳作倍出,其中有些品种在清代也颇受追捧,多有仿制,其中不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本单元即为大家带来“明式瓷器”的韵味。
4800
清乾隆
仿成化斗彩团菊纹盖罐
直径 D 11.2
“大清乾隆年制”款、带座
RMB:380,000-580,000
此类斗彩团菊纹盖罐为清雍正、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制作精细,填彩一丝不苟,级别颇高。在清代宫廷绘画如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佚名《岁朝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画作上,本品往往与茶壶共置于矮几之上,说明本品当时应为藏置茶叶之用。由此可见,本品应与各式三清茶器相同,均是难得的御用茶具。
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存世斗彩团菊纹盖罐之盖多佚散。本品器、盖均流传至今,盖虽小有伤损,但亦是实属难得。如此制作精巧之作,陈于案头架间,或事以茶事,可称藏者之幸。
4803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淡描团菊纹杯一对
直径 D 7.4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唐云先生旧藏
RMB:600,000-900,000
雍正御窑在皇帝授意之下,有诸多古为今用之妙举,且质量更为精绝,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式团菊小杯便为雍正御窑追慕成窑作品而成,在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成化窑淡描青花”。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玩大江湖
此式团菊纹样在雍乾之时见有杯、碗、罐等多种造型,并有斗彩及青花淡描品种,可见颇受帝王垂爱。本品款识以双方栏为边,是对成窑更忠实的模仿,且雍正一朝凡书以双方栏款识的作品,均是同类器中制作最为精良,品级最高的,本品即属此类。此外本品还为海上著名艺术家唐云先生旧藏之物,来源可靠,品相完美,成对出现,收藏价值极高。
4804
明空白期
青花八仙图瓷板插屏
高 H 35.5
来源:陕西省文物商店旧藏
RMB:120,000-220,000
4805
明成化
青花神仙人物纹瓷板座屏
直径 D 27.6
RMB:100,000-200,000
4809
明嘉靖
青花花鸟纹六瓣花形罐
高 H 25
“大明嘉靖年制”款
RMB:220,000-320,000
4812
明嘉靖
五彩杂宝开光云鹤纹小罐
直径 D 10.5
“大明嘉靖年制”款
来源:比利时藏家Robert de Strycher 夫妇旧藏
RMB:330,000-530,000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乱弹
色韵——单色釉瓷器
单色釉瓷器因其高雅的格调,历来为藏家所重。本单元即重点介绍单色釉瓷器。另有若干紫砂名品亦列于此,色泽古雅,还颇具实用性。
4761
清乾隆
红釉茶圆一对
直径 D 9
“大清乾隆年制”款
RMB:580,000-880,000
乾隆皇帝曾作诗咏宣窑红釉云“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铁碹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股市早8点。”诗中流露出高宗皇帝对于宣窑红釉盛赞之意。乾隆一朝御窑红釉器的烧造亦是在圣意之下对于前朝名品的一种追摹。此式小杯为标准宫廷茶器,于清档中称为“茶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桐荫品茶”一幅中:美人侧坐绣墩之上,一手持扇,一手持一红釉茶杯,其造型与本品极为相类。由此可见此类作品级别甚高,为帝后御用之茶器。
故宫博物院藏雍正十二美人图
本对杯最为难得之处在于其两只极为成对,不仅造型、尺寸、款识分毫不差,而且外壁所施红釉也均是一面鲜红如初凝牛血,一面粉嫩如桃花盖雪。在单纯凭借窑工经验烧窑的古代,能有如此成对之作,可谓天成。
4765
清嘉庆十三年(1808 年)
白釉仿周福盉
长 L 18
“仿周福盉嘉庆戊辰(1808 年)西麇宜园近园同造”款
RMB:50,000-80,000
盉是一种重要的上古青铜礼器,于祭祀活动中用以调和酒水,盛行于商周时期。
乾隆以降,随着金石学和考据学的兴起,拟古之风在文人士大夫间日渐盛行。宫廷之中,乾隆皇帝更是嗜古如痴,可谓“拟古第一人”,乾隆十四年,他命梁诗正主持编纂“西清四鉴”,至乾隆二十年刊刻,共收录内府所藏商周至唐青铜器一千五百余件,可谓将这种拟古之风发展至顶峰。本品即是嘉庆时期按照《钦定西清古鉴》中所收录“周福盉”化裁而来。本品直口短颈,溜肩垂腹,下承三乳突足。壶肩部暗刻云雷兼兽面纹,两侧置兽耳与直流。盉壶底青花书“仿周福盉嘉庆戊辰西麇宜园近园同造”十六字四行楷书款,字体工整隽秀。
周福盉(《钦定西清古鉴》卷三十一)
本品款识明确指出其为仿照“周福盉”所作,但作者师古而不泥古,将四柱足改为三乳足,通体饕餮纹简化为仅颈部一周,而在流、柄设置等方面则忠实于原作,整器胎釉质量精良,纹饰镌刻细致,款识书写工整,可称有清一代仿青铜瓷器的巅峰之作。清代御窑仿青铜盉壶常见青花作品,白釉者少见。本品青花款识中“西麇宜园近园”暂无考,或为某处宫廷院囿,亦或为某慕古名士之室名。
4773
清乾隆
仿龙泉青釉凸花云龙纹盘
直径 D 22.2
RMB:50,000-80,000
本品釉色比常见青釉更为深沉内敛,属于仿龙泉窑青釉烧造而成。盘外壁暗刻五只蝙蝠,内壁以模印结合剔刻的手法装饰腾跃于云中的立龙,纹饰雕琢极为精细,体现出极为明显的乾隆时期特征。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与本品纹饰尤其是龙首造型完全相同的仿龙泉青釉壮罐作品,底部暗刻乾隆六字官窑款识,而本品并无款识,实属对于原作更为忠实的模仿。
4774
清雍正
黄釉小碗
直径 D 11.7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芝加哥收藏家Robert Somerville 旧藏(购自1957 年)
RMB:330,000-530,000
4775
清道光
仿紫砂素瓷贯耳瓶
高 H 29.3
“大清道光年制”款
来源: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RMB:150,000-250,000
4777
清乾隆
陈觐候制段泥团龙纹万寿大碗
直径 D 20.2
“陈觐候制”款
来源:伦敦古董商Sydney L. Moss Ltd.天神禁条,1983 年
好善簃旧藏
思源堂收藏
RMB:380,翟煦飞000-580,000
4778
清康熙
紫砂葡瓣提梁壶
高 H 14
来源:英国Trelissick 庄园旧藏
RMB:250,000-350,000
本品朱泥为材,直口,制为菊瓣状,丰肩,肩部出半圆四方提梁。壶身四面微凸,中心均饰以簇菊纹,模印菊花分六层,菊瓣分布疏密有致,模印清晰。一侧腹部生三弯四方流。壶盖、底部均制为双层簇菊状,是为首尾呼应,盖钮为圆柱形。
本品整体以簇菊为材三亚旅行团,与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的康熙时期铜胎画珐琅簇菊壶相同。二者造型均为四方形,仅流柄的设置有别,口沿均为菊瓣状,四面均饰凸簇菊,盖、底也均为簇菊状,二者之关系不言而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铜胎画珐琅是康熙时期内廷造办处创制的全新品种胡仙仙,较之明代的掐丝珐琅更具画意,是一种专属于宫廷的艺术形式,在当时品级颇高,有些作品帝王甚至亲自参与设计。脱胎于此之本品,也应是一件重要的宫廷紫砂器。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联盟
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
4780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小瓶
高 H 5.4
“大清雍正年制”款
RMB:20,000-30,000
4786
清雍正
斗彩竹石图盘一对
直径 D 20.6
“大清雍正年制”款
RMB:300,000-500,000
4791
清乾隆七年(1742 年)
粉彩折枝花卉纹十方碗
长 L 20
“乾隆七年(1742 年)旭华堂制”款
RMB:150,000-250,000
4792
清雍正
粉彩麻姑献寿图折沿洗
直径 D 40.3
带座
RMB:470,000-670,000
本品圆唇折沿,腹部微弧,平底,器型硕大而规整。洗胎质紧致,釉色洁白,通体以粉彩装饰,里心绘麻姑献寿图,画面中心麻姑侧坐于石凳之上谭玉龄,轻描弯黛,朱唇一点,高挽发髻,面容饱满,点画寥寥数笔便将其慈静淑德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麻姑粉裙绿褂,披羽氅,天衣绕袖而下,身侧花篮中鲜花盛放。对面梅鹿,衔灵芝而来,空中红蝠,是为灵福献瑞。背后山石皴染自然,青中点蓝。洗内壁绘金玉水藻,折沿上绘百蝶飞舞农家秋色,外壁绘红蝠翱翔。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其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称之为“麻姑献寿”。本品所绘纹饰层次鲜明,布局饱满,内心所绘麻姑献寿、内壁之金玉满堂、折沿之多子多福、外壁之洪福齐天,可谓做到了瓷器纹饰“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作用。且本品用彩丰富,描绘细腻,可说是尽扬雍正粉彩之长,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4796
清乾隆
紫檀框嵌瓷仿铜胎画珐琅雉鸡牡丹图双面插屏
高 H 34
RMB:750,000-1,000,000
本品屏心镶嵌长方瓷板,背面以细砂垫烧,为典型乾隆朝瓷板制作工艺,正面绘制雉鸡牡丹图,画面右下山石嶙峋,雉鸡蹲伏于突出立峰之上,顾首相盼,尾羽描画细致,纤毫毕现。山石间隐有另一雉鸡,与前者遥遥相望,构图灵动巧妙。本品山石绘法与一般色块皴擦之法不同,以繁而不乱的墨彩线条表示山石嶙峋浓淡,十分独特。怪石之前一丛牡丹盛放,花瓣之层叠,花叶之相背曾强保,均绘制细腻,且与一般没骨花卉画法不同,无论花瓣还是花叶均有墨线勾边。山石后一树桃花斜生,画面右上斜插一枝玉兰,将画面构图布局得疏密有致。
本品在装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瓷板正面均以“玻璃白”打底,从而掩盖住原来的釉面,使整个作品的底色显得微微泛黄。此外瓷板所绘花卉不以没骨法为之,山石以墨线披麻代替皴擦。上述几个特点结合起来,从而使本品在视觉上颇似一件铜胎画珐琅作品。故宫博物院即藏有一件铜胎画珐琅雉鸡牡丹图瓶,其山石、牡丹、雉鸡以及玉兰等细节及整体构图均与本品相类。
铜胎画珐琅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画珐琅工艺,创制于康熙时期,由宫廷画师直接参与创作,是一种专属于宫廷的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内廷造办处此后又相继发明了瓷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紫砂胎画珐琅等。瓷胎画珐琅由铜胎画珐琅发展而来,但在纹饰布局和绘制上均有差异,艺术风格也截然不同。到了乾隆时期,各种宫廷艺术门类均发展至鼎峰。在此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本品,以瓷绘表达铜胎画珐琅之艺术效果,即是对于制瓷技艺的彰显,亦是对于康熙时期创制铜胎画珐琅的一种追摹。插屏另一面为镜,周以上等紫檀料制屏框及座,选料考究,密度、油性极佳,牛毛纹、金星随处可见逍遥天地游,框额更有水波曲转若漩涡者,实为难得。边框格角榫攒窄边,框边制为弧形。下屏座边角线条亦与边框呼应,绦环板中凸雕三如意云头,间以二弦纹相连,披水牙板亦为如意云头纹,不过将阳雕化为阴刻,纹饰相同,视觉效果却不同。四站牙板减地雕为勾连纹伟伦体校。三处纹饰各不相同,相互搭配却极为协调。
余韵——清代中晚期御窑瓷器
4748
清道光
粉彩过枝绣球花纹盘
直径 D 19
“大清道光年制”款、带旧包装
来源:台湾私人旧藏
中国嘉德2012 年9 月17 日拍卖会第3808 号
RMB:120侯思思,000-220,000
4753
清同治
胭脂红地粉彩岁寒三友诗文蟋蟀罐、过笼、记分牌一套三件
直径 D 13、长 L 7.7、长 L 6.7
RMB:200,000-300,000
本品一套三件,其中养罐直壁,涩口,内挖圈足,盖圆形内凹,盖底则对应外凸。罐内壁施白釉,外壁及盖面施胭脂红釉,其上以粉彩绘岁寒三友图,背面海棠形开光内以墨彩书诗文“群芳摇落画凋残,惟有孤根耐岁寒。为道沧州深雪里,独留苍翠与君看。”其内容亦是咏赞三友,可与纹饰相呼应。盖内底绘太极双鱼图。过笼亦以胭脂红釉地,粉彩绘岁寒三友,背面海棠形开光内书“岁寒三友”。水牌正面施胭脂红釉,上以粉彩绘二龙戏珠图,背面施白釉,上绘格栏。
瓷制御窑蟋蟀罐早至宣德时期即以大量出现,由此可见宫廷中“促织戏”由来已久。清代王公贵族大多是嗜斗蟋蟀的能手,官府还有专门此事的官吏。《清宫词·养蟋蟀》诗云“宣窑厂盆戗金玉,方翅梅花选配工。每值御门归殿晚,便邀女伴斗秋虫。”生动描绘了清宫内斗蟋蟀的场景。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清宫旧藏的同治胭脂红地粉彩岁寒三友诗文蟋蟀罐,其中大罐一件,直径18.5厘米,小罐十件,直径13厘米老乐说股。大罐带钮,是为斗罐,小罐为养罐,并配有成套过笼和水牌。其中养罐、过笼及水牌均与本品相同,由此可知本品即为同治官窑,是为宫廷御用之物,成套保存,品相完好,流传至今,颇为难得。
4755
清道光
青花粉彩花神杯一对
直径 D 6
“大清道光年制”款
来源:聚和祥古玩店旧藏
RMB:60,000-90,000
新韵——民国瓷器
4822
民国
粉彩深山访友图脱胎大碗
直径 D 23.2
“雍正年制”款
RMB:1,000-2,000
4824
民国
仿珐琅彩婴戏诗文小尊
高 H 4.7
钤印“仁化”、“世”、“宁”、“乾隆
年制”款、带座
RMB:10,000-20,000
4825
民国
仿珐琅彩山水人物纹小尊一对
高 H 7.5
“乾隆年制”款、带座、带旧包装
来源:无锡市文物商店旧藏
RMB:35叶世官,000-55,000
趣韵——仿生意趣暨文人瓷器
4817
清乾隆
唐英风格青釉青花釉里红灵芝竹节花插
高 H 15.3
RMB:80,000-120,000
作品整体呈竹节形,其上装饰片片竹叶,竹根处生出灵芝,整体造型比例得当,竹节、竹叶、灵芝等细节均雕琢细腻,竹叶仿佛随风摇曳,动感十足,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花插通体施青釉,釉质晶莹剔透,罕有瑕疵,灵芝点缀青花釉里红,为整个作品增添一抹亮色。
首都博物馆藏品
英国皇室收藏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带有唐英私家名款的竹节笔筒,与本品的釉色、造型以及竹叶等细节处理上均极为类似,两件作品或出于同一作者之手。此外英国王室也收藏有一对与本品十分类似的作品,但造型略显死板,竹叶缺乏动感,整体水准逊于本件花插。
古韵——古代暨古意瓷器
4828
元
钧窑大碗一对
直径 D 18
RMB:60,000-90,000嘉德四季第51期 ? 仲夏拍卖会
/ 中国书画 瓷器玉器 家具工艺品 古籍善本 /
【 预 展PREVIEW 】
2018 / 5 / 15 — 5 / 17
【拍 卖 AUCTIONS】
2018 / 5 / 18 — 5 / 20
【展 拍 地 点】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源自:中国嘉德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海拉细胞,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男色主义。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本刊客服微信:zdjc0001
长按二维码识别快速关注我们
▼▼▼